新闻资讯 News
更加让您了解我们的资讯
understand our business
医院是以病人和社会特殊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单位,它的开放程度高,营业时间长,来往人员构成复杂。它是一天24小时不停运转的机构,连节假日休息期间,急诊和住院部也照常提供服务; 它是一个突发性为常态的机构,急诊和危重病人来院治疗和抢救天天发生;因此,与之相配合的一系列医院后勤管理服务,都不能有任何中断。在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卫事康医院后勤管理服务中的特色项目:医疗环境清洁卫士服务。卫事康能够数年、数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医院卫生环境的“干净”,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无论是就诊区,还是住院部,甚至是厕所,地面都干净的发亮。但凡目之所及,都能给你以洁净的整体观感。 要说卫事康的医疗环境清洁卫士在工作时都是“强迫症”,一点也不为过。你看到的出入院的闸机、自助挂号机、扶手、窗户、走廊、地面等处;你看不到的盆栽内部、窗内缝隙、床板隔档……即是他们工作的所在。 擦、吸、洗、扫、拖、磨、冲、刷无所不用其极,常规的抹布、拖布,各种专业的机器、智能化操作系统的管控,把简单的事,一步步细化、标准,并能做到极致!当你看到干净的环境卫生,连地面都在发光,就意味着一次次巡查、一次次清扫、消毒、各种环境清洁后得出的结果。走近卫事康观察其工作的细节,你可以发觉他们工作的细致度已经到了考究的地步。除了标准,他们对人的“关照”已深入到每一处细节。细节见功力眼前这一点小水渍,一般人不会注意...
发布时间:
2021
-
03
-
16
浏览次数:1262
这一双双手,沟壑满山,褶着辛劳和阳光,也藏着风雨琳琅,却无比温柔。 那一双双常年劳作的手,总是看起来粗糙。他们大多手上瘦削,皮下没肉,血管隆起,蜿蜒如川,没有纤纤玉手,没有娇嫩细腻,可在我看来,这些手都有力,专注,且温暖。--根据新浪微博 竹子大魔王文字改编 隐秘而伟大,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在做着不平凡的事。因琐碎和细小,却温暖成无比动人的风景!健康照护们温暖的手这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脏”、“累”是自然,却还要承受委屈。有时候病人无端发脾气、骂人,只能忍气吞声,擦干眼泪,转眼笑脸相迎。 另一方面来说,病人是第一位的,只要需求就要立即响应。他们的手轻柔、果断却又充满了力量!这双手是陪伴、是搀扶、是依靠,更是解读心灵的钥匙……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把更多的爱转移到病人身上,与他们交心,视他们为亲人,通过不断努力,用真心,换得了病人的称心,家人的放心,以及科室的一致好评。保洁们温暖的手他们无处不在,却最容易被忽略。晴雨风雪、春夏秋冬,特别到了季节转换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忙的时候。而一旦遇到了特殊性气候,他们就成了主力军。事前预案、应急准备;事中应急冲锋、抢险;事后在维修结束后恢复整理。 他们不怕脏,不怕累,用辛勤劳动创造了良好的卫生环境。那些最常见的整洁,洁净,意味着看不见的付出和辛劳。对外维护环境卫生,对内保证院感管理的执行,营...
发布时间:
2021
-
02
-
25
浏览次数:1114
寒潮来袭,气温频降。为了保障医患及员工安全和健康,卫事康在与院方的协作下,部署落实到位,做好抗寒防冻、疫情防控工作。进入隆冬时节后,卫事康即进入抗寒迎战状态。在寒潮天气席卷我国多个省份后,局部地区气温一度降至入冬以来的最低点。在中央气象台宣告蓝色寒潮预警的时间段,为应对大风、强降温、冰冻、大范围雨雪的极寒天气,卫事康第一时间启动预警,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所有项目管理处,细化布置,采取分片包干、层层负责的机制,划分责任区,做到管理无盲区、无死角。同时强调在极端天气当天,重点区域人员要24小时值守现场,加强监督定点巡检,并组织成立防寒防冻突击队,以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各项目快速反应,在院方的协作下,纷纷展开了行动细化落实。当天,江苏、安徽项目的抗寒突击队就已投入到了第一线。他们准备了推雪铲、扫帚、地毯、防滑草垫等除雪和防滑工具,不顾严寒、湿滑,即时投入到铲雪除冰的工作中。在极寒天气的时间段,卫事康全员以及院方不畏严寒、不辞辛劳,毅然坚守在工作一线。在大家的努力下,各项防滑设施、标志标示放置到位,积雪清扫干净。他们用行动为医患的出行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清扫出令人心安的“安全通道”。经历了一波强劲的降温后,眼下的气温虽有回升,但仍有起伏,低温段在短期内无法摆脱冰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后期还会有冷空气活动,部分地区气温可能持续偏低,抗寒防冻工作仍不可松懈。针对寒潮起伏波动的现状,卫事康将继续保持高...
发布时间:
2021
-
01
-
06
浏览次数:217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无论是总结过往发展经验还是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远阶段谋篇布局,“创新”都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线。在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在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以及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中,都有科技和创新的身影。也是由此,形成了全社会创新的“迫切”性。在新冠病毒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卫事康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常态,在人才培养、企业培训上作出了“创新”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用培训+平台的模式加速人才培养创新提出搭建公司总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各项目管理处、员工联动的培训平台,推进总部部门之间、总部与项目管理处之间交互式培养,解决难点、短板问题;给予资格具备的年轻人以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在岗位上锻炼成长成材。用培训实操+考核的模式强化业务技能提升在院方协助下,卫事康各项目在内部组织开展各类业务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实现形式上,也作了积极探索,推出了培训课堂、实操演练、现场考核、试卷考题等形式,丰富了培训内涵。加大线上技术的应用 除此之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动力,加大线上技术的应用,鼓励培训模式创新。动员所属各项目利用企业智慧医疗平台、钉钉、微信,开展管理,交流工作、开展培训。并利用短视频制作技术,开启卫事康培训可视化教程体系,开发企业文化、现场管理、技能培训等教程,内容涵盖了岗位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知识重点等。可视化教程...
发布时间:
2021
-
01
-
05
浏览次数:2000
这个同行“不愿做”、患者“不感恩”、家人“不放心”、社会“不理解”的精神专科的特殊岗位,张林英护士长一做就是22年!98年参加工作,07年进入静安南院,多年的临床工作,使张林英与精神科的病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管是作为普通护士,还是走上护士长的岗位,这22年中,她与患者的感情,早已融化成难以割舍的亲情。 张林英护士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出色地完成上级或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她用实际行动给卫事康静安南项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她的工作作风更成为了卫事康遵照执行的榜样。日前,从院方传来好消息,张林英光荣的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你们的好,我都记得“用真诚的心,善待每一人!”张林英护士长始终以这样的座右铭激励着自己,更是身体力行来实践。卫事康静安南项目的凌老师至今还记得那个08年被街道送来的病人,从入院之日起,就未见家属付费,也从没人来探访,病人就这样被丢给了医院。如此,病人只能接受基础治疗,再后来,病人缺营养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张林英护士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没有家人关心,我们就做他的家人吧!”从此,她隔三岔五就拿出钱来买东西来给他来补充营养。久而久之,卫事康静安南项目的凌老师被她的行为所感动,也自觉行动起来,从家里拿来了羊奶,在经过医生、护士长的许可后,送给了病人。护士长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活动中来,让温暖得以传递。在日常工作中,张林英护士长...
发布时间:
2020
-
12
-
28
浏览次数:8222
知心姐姐“如果碰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护士长肯定是帮我们解决的那个人。”对于卫事康厦门项目来说,门诊部护士长张秦鹭就是一位全能的“知心姐姐”!“全能”是因为她的专业严谨,“知心”则是因为贴心的关怀。性格外向,待人热情,这是卫事康人对张秦鹭护士长的第一印象。“慢慢来、不着急。”这是护士长最常说的一句话,求好、求快是大多数人(患者、患者家属、护理员)在医院里的心态,她的”慢“的提示,其实是在换位思考后的正确判断,并给予大家节奏上正确的引导。协调医患、协调服务方,做好各项工作。在护士长的身上,我们除了能看到那份强有力的执行力外,更能让人体会到她挚爱护理事业的心……门诊是医院的第一窗口,是医院与社会的连接点,门诊医疗与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在社会的影响力与形象。在2020年新冠肺炎的特殊日子里,秦鹭护士长每天早上7点钟就站在服务大厅,不厌其烦的、耐心的、义务的做向导,提供必要的便民服务。在她的带动下,护士们真正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她们的温柔和微笑,成为医院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张秦鹭是从2019年开始负责整个门诊护理管理的工作,门诊大楼1-5楼,事多且杂,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工作范围包括各门诊专科及专家门诊、门诊预检台和治疗室的护理管理,事无巨细,处处用心,不论是对待同事、合作方还是对待病患,她总是以自己饱满的热情来对待。图片来自医院官方网站卫事康项目入驻后,就得到了张秦鹭护士...
发布时间:
2020
-
12
-
01
浏览次数: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