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医是连接医院与就诊患者的纽带,更是医院里的“万事通”。这一支由卫事康的娘子军组成的导医团队,她们以热忱服务每一位就诊的患者,用实际行动将卫事康 “让您更满意”的服务宗旨落到实处,凭借快捷、准确、温暖的服务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是一个多地点的专科医院项目,它们都坐落在市区繁华地段,因环境优雅,贴心服务而广受好评!其专科优势在业内也是首屈一指,因而备受市民信赖,因此,人流量一直居高不下,并且也是备受老上海人青睐的医院之一。而卫事康在此提供服务的导医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复一日,用她们的微笑和满意服务来服务患者。
这个项目,门诊小而精致,同时服务水平在上海全市也相当有竞争力。因为有专门针对“说起来不是病,痛起来不要命”的诊治绝活,让它备受瞩目。
和大多数医院一样,这里的病患也是以老年人居多,因常态化疫情的要求,扫码、流调预约等等前期入院工作,就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比如没有智能手机的,就要帮他们拿身份证或居委打印的核酸码帮助查询,并做流调引导挂号;视力不好的,就要帮助他们在手机上一步步操作,直至成功;还有说字不会写的,要帮他们手写纸质流调表……最后让他们签字确认或按下手印。
人流多时,等的时间久了,就会有抱怨,因此,每逢高峰来临,所有人员,包括管理层都会毫无理由,第一时间顶到岗位上,缓解压力。
早上7:30开诊,她们7点就到岗了。开启电脑、宣传大屏、播放宣传片、测试叫号机,擦拭预检台、自助机、血压仪、门把手、桌椅……等等,再摆放出测温计、印章、流调表,开启数字哨兵,还会检查宣传栏里医院宣传、预约公告有无缺失,是否需要添补调整,除此之外,还要熟悉了解每天疫情中高风险区域划分名单来判别风险,一个个都忙得脚不沾地。
上午一站就是半天,从7:30-11:00,几乎没时间喝水、上厕所,只能是在主管替换的情况下找个空档去解决。因此,她们当中很少看到胖子。
这个中间,在轮换吃饭之后,她们在12点左右就要投入到开诊前的准备。和早上的工作相同全部都要再次重新来一遍,包括还要重启叫号机,工作的繁重程度并不因为早上已经做过了而有丝毫的减轻。
下午13点开诊一般会在16:30或17:00结束,因项目点不同而稍有区别,但同样是一站就是半天。
站立、走动,几乎没有可能会有坐下的空闲。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倒在床上就能睡着。“总是觉不够睡,一睁眼天见亮了。然后,又是新的一天。”导医小苗笑起来,像一朵花。
每天上千次的询问量,她们不厌其烦,直到患者满意,为患者提供导医咨询、协助挂号、指导使用自助机、陪诊、送诊、沟通协调、失物保管招领、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诸多事迹不胜枚举。
但凡遇到年老、残疾病人,她们都会主动上前搀扶护送,重点照顾。
#1
90岁的顾阿姨,独自来院就诊,导医小黄立即热情的上前询问,得知顾阿姨独自就诊,安排好岗位工作后,她便搀扶老人到诊室就诊。看完病后,考虑到院外有下坡,担心老人摔跤,她又搀扶老人,直至送出院外,“太感谢了,让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贴心”顾阿姨后来专门写来感谢信,向她致谢。
还有一次一位老婆婆过来,地点方位完全不清楚,是导医小赵一直陪她全程,最后就诊结束,连她自己都说:“除了进诊室就诊,全程就都靠你们了!”
#2
#3
更有一次,一对老夫妻过来看病,老太太去办相关手续去了,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伴在等候的时候,没看到老太太,以为自己被丢掉了,吓得哇哇大叫起来。导医小蒋看到了立即上前安抚,“老太太去缴费了,马上就过来了。”老太太缴完费过来看到了就觉得特别过意不去,“我看你们这么忙,才没好意思让你们照看……”小蒋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像这样小事,经常都会上演,“这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小事,当我们的付出能为患者提供方便,帮助他们顺利就诊,我们就非常开心。”导医小刘如是说。
与此同时,卫事康在与院方的协作中,向院方的患者至上的工作作风学习,对院方提出的便民服务积极予以支持配合:
绿标:90岁老人由预检护士贴上绿色标签后,导医无特殊事务的情况下,不管再忙都会主动配合进行送诊服务。
红标:因为该院的特殊性,不设急诊,但遇到摔倒、撞伤且没有预约的病人,预检护士会贴上红色标签,导医见到标签后,便立即响应,积极护送陪同。
在这些应急的任务之外,日常的工作她们也毫不放松。初诊的病人对诊所环境陌生,有些病人不知该挂什么科或找不到相应的科室,导医的分诊也就相当重要了。主动上前询问,给予指引,微笑解答,解决患者所急所需,更是这群娘子军们让人称道的原因。
有时候,病人就医心切,常出现不必要的拥挤、争吵,或堵在诊室门口,影响就诊秩序,若处理不当,可导致秩序混乱。因此,导医娘子军还要是调解员,各退一步,温言规劝,成功做一回知心大姐。
但,知心大姐在原则面前可就毫不含糊了!不退让,不回避,不怕得罪人。
有一次就诊的人特别多,在做好流调后进来的人中,导医小钱看到有一位戴着蕾丝口罩的病患正要往里走,发现后,她立即挡住病人,并告知她不符合防疫要求,要更换口罩后才可以走进大厅。但那人态度蛮横,猛地把她推开,差点把她推跌倒,却还是硬要往里闯。
直到保安过来,病患才同意离开了现场。后来在预检护士的协助下,患者同意更换了口罩。“这是公共场所,而且是医院这样的特殊环境,国家的规定一定是要坚决执行的!你不戴合规的口罩就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了,我不是针对你一个人,我要考虑的是大家。”小钱待她重新走进大厅时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患者也觉得不好意思,表示当时因为急着看病,看到有人阻挡觉得小题大做,之后看了医院的规定,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并承认了错误。
医院就是一个缩小的人间世,酸甜苦辣,味俱全。导医娘子军们,在枯燥和压力面前,用柔韧的力量,给患者营造出和煦的温暖感受。
导医们不只要有勇有谋当即立断,还有眼明手快疾步如风。但更要是女汉子独当一面,有力量撑得住场,除此之外,导医还要是个好管家,事无巨细,过目难忘。比如,有不少粗心的患者会把就诊卡落在自助机的卡槽里、物品遗失在座位上、手机留在缴费柜台……这些都是在导医们巡视中发现并保管起来,并最终交给患者。而这已是导医娘子军们最常遇到的事了……见怪不怪。
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卫事康的导医们就是这样一支顽强的娘子军!她们的面容虽然藏在面屏、口罩之下,但她们那双爱的眼睛,依然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用平凡的坚守,用自己的行动来落地,大力实施院方一路通行,服务优先的服务准则。更用自己的服务,努力实践了卫事康爱的“温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