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肆虐全球两年之久的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国内“外防反弹、内防输入”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增大。特大型城市的上海作为对外国际重要窗口,疫情防控压力首当其冲。为了打好疫情防控战役,护佑人民安全,作为上海抗疫主战场、主阵地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用专业和担当,全力以赴打造战“疫”堡垒,捍卫上海公共卫生安全。
由于公卫项目的特殊地位,作为医院后勤管理服务公司来说为其提供服务,院感防控是最为重要的。在人们谈之色变的“新冠定点收治”医院时,卫事康公卫项目是有一份使命,一份医院后勤管理服务行业的担当,以及一份荣耀感来进行工作的。他们抱着打硬仗的心态,在院方的指导下,强化“内功”不放松,并且以“严苛”的要求来狠抓培训。
新冠病区有着严格的分区,一旦进入污染区工作,所有人都必须采取二级防护,每隔4小时就需要更换防护装备,包括N95口罩、防护服等。
进入病区工作,需要了解病区的分区情况、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等各类知识,这一整套工作流程极大地保障了病区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
这些不止是医护人员需要遵守执行,后勤保障服务的人员也是相同的标准要求。为了贯彻实施,培训考核乃至演练,更是之后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卫事康公卫项目就在这样的先进经验的学习中,更加专业、精深。他们在定期开展感控培训中,严把指导、定期演练和考核这三道关,所有人员只有过了这三道关,才能进去病区工作。
学会说“不”
在标准面前,没有丝毫的面子可讲
有一次,项目安排一位轮换休整了一段时间后的员工再次进应急病房工作。按例要再次进行考核,但该员工觉得自己已经进过应急病房,所有知识理应驾轻就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温习培训视频及相关知识。
结果在考核时,她在细节上的小疏忽,立刻就被主管的沈老师发现了。沈老师立即纠正了她的问题,并即时上报,按上级要求让员工第二天重新考核。
主管们始终本着员工健康安全第一,零感染的目标,坚持每位进应急病房的员工三级教育培训的原则,严把考核关,对考核不及格的员工坚决说“不”。
正因为项目上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措施,并且坚定的执行,再加上近乎严苛的准入标准来限定,才保证了每位员工的安全。
认识站位提起来
6 次进入应急病房就意味着相同次数的医学隔离观察期,与新冠病毒的博弈,周阿姨每一次的责任和压力都很重。因为,这容不得丝毫的懈怠。
漫长的时间背后,是一份克服,也是一付看不见的付出。作为卫事康公卫项目应急冲锋队成员,这份觉悟已成了周阿姨的一种职业本能。今年6月她家房子整修,需要人现场看管和沟通,她却根本顾不上。她知道作为应急人员的标准就是:随时待命。因此,她始终没吭一声,也没提任何的要求,硬是没请一天假。
周阿姨年轻机敏,学习能力强、感控意识严谨,并且在自我考核和约束力上也有较好的表现。因此,主管安排她完成岗位保洁工作的同时监督其他员工作是否规范、个人防护是否标准,赋予她一份流动观察哨的职责。
看到她,心就不慌了
在2021年10月至12月,她连续在应急病房工作了70天,当卫事康项目管理处担心她时,她总是安慰主管:“我挺好的,放心吧,如果每个人只考虑自己的小家,疫情永远不会结束。”
其实,两年前新冠疫情爆发,公卫中心新冠病房正式启用后,第一个主动请缨进入应急病房工作的保洁员,正是何大妹。
至今2年多她一直服从安排连续在应急病房工作,在疫情高峰时期,在保洁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何阿姨又主动请缨可以延长应急病房工作天数。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让她做出了平常人难以想像的选择。
何阿姨已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节奏,然而让他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已经9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工作的性质让她无法全身心照顾老人,虽然充满了愧疚和不舍,她只能拜托自己的弟弟来代为照顾。
知心大姐
既要保证应急病房消毒保洁工作严格执行感控标准,又要确保所有保洁员“零感染”。这个任务不简单!为了完成任务黎老师想方设法,采取年轻员工带年龄大的应急搭班模式、老员工监督新员工的方法、总结感控知识要点编成易懂的顺口溜......来增强业务水平,增强学习效率,提高专业技能掌握程度。为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每天晚上她都要花1-2个小时和应急病房的保洁员视频连线,了解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督促她们严格执行感控要求。
当员工冷了、饿了、缺衣了、缺药了、有矛盾了、家里有困难了.....都会找到她,她会像一个知心大姐为她们一一解决,有时为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她们安心工作,她还到员工家里去帮她们排忧解难。
大管家
今年的除夕夜,杨阿姨依然在抗疫。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对于驻守在“上海堡垒”的卫事康人来说,这一天和日常工作并无多大差别。她因工作需要已经有两年没能回家吃团圆饭了。
在今年春节前公司和项目主管到她家慰问时,她老公笑着对表示:“为了大家的平安,作为家人必须能理解和支持她的工作,希望疫情快点结束。”
正是来自家人们的支持才得以让勇士们可以轻装前行,也正是由于这份理解给了他们支撑的力量!
在新冠病房里,卫事康人正在用严格专业与丰富经验在完成着工作任务。这其中也有在应急病房清洁区工作的杨阿姨,在这里,杨阿姨就像一个“大管家”,对应急病房的物资了如指掌,物资少了要申报,货架物品没了需上架。病房内所有餐食、饮用水、药品……都需经她的手,这也就意味着没有所谓的上下班时间,随叫随到,半夜里、凌晨被叫醒是经常的事,但她毫无怨言。
大管家的脑袋中装了所有大大小小的事物,任何的需求,她都能快速做出反应。
成长的力量
2022年1月以来,突然激增的境外输入病例让患者人数处于历史高位,卫事康公卫项目接到应急病房启用通知,正愁没有熟练保洁员进入时,曹阿姨主动请缨要求加入,正当她要进入应急病房在做准备时,年迈的父母得知消息后焦急万分,并因担心她的安危极力劝阻,曹阿姨却没有退缩,一遍遍耐心劝导,告诉父母只要科学做好防护,就没有危险,况且儿子是党员不能丢他的脸。如此,方才做通了父母的工作,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虽然之前已经有过经验,但这是她第一次进入应急病房工作,难免心理紧张,又面对工作量大、流程复杂等问题,思想上就产生了压力。当她父母晚上和她通电话时,她一边报着平安,一边忍着眼泪让家人放心……
现场的主管和老员工们看出来之后,主动地给予她帮助和劝慰,给她确立了信心,就这样,她最终坚持了下来,不仅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冠病区保洁员,并成为了一位合格的储备楼保洁员带教。为培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力军”,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逆行抗疫前线,卫事康公卫项目团队以专业和担当筑牢安全堡垒,与医护人员并肩战斗,淬炼出抗疫的“硬核”力量!
今年春节前,在应急病房外暂作休整的项目经理朱红,有幸成为了市领导视频连线的代表之一。市领导在视频连线中,仔细了解医疗救治工作开展情况,对大家进驻应急病区以来的后勤保障问得十分细致。
市领导在看望慰问中,向大家致以新春佳节的诚挚问候,衷心感谢大家为守护超大城市安全、人民群众健康付出的不懈努力。
这不仅传达出了满满的正能量,也传达出了一份对于工作的认可!
在疫情防控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冲锋在前线的白衣天使,还有同样在一线奋战的后勤保障服务卫士。卫事康人忙碌的身影出现在新冠病房的各个角落,她们的工作似乎不起眼,但却必不可少,她们与白衣天使、白衣战士一样,默默坚守,共战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