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煌。
-- 记卫事康安徽项目运送员张玉莲
2019 年,张玉莲在网上看到卫事康安徽项目管理处的招聘信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就去了。其实,为了避免希望落空,在电话里她就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但在赶赴面试时,想到曾经那些拒绝和怀疑的眼神,还是让她的心里没了底。
但,那天运送中心的面试很顺利。卫事康面试经理和她聊了很久,详细向她说明了医院后勤管理服务运送岗位的情况和要求,在了解她的情况并询问了意愿后,便同意她先来试试。
张玉莲出生时由于缺氧导致神经损伤,造成了右手残疾,使不上力。然而,她硬是凭着一股韧劲,不服输的态度,努力练习用左手,不仅可以正常生活还顺利完成了学业。
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张玉莲就在心里暗暗发誓,残疾并不是弱者的代名词!她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用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从而让人们刮目相看。
张玉莲是努力的,更是认真的。在实习期间,总是抓住一切空隙用来学习,再加上项目上手把手带教,就更容易上手了。因为年轻、勤奋学得快,掌握得也快。经过卫事康项目管理处运送中心严格的培训、考试,以及全员接纳态度的影响下,张玉莲很快成长起来。
与此同时,院方对于安徽项目选用残疾员工,帮助残疾人就业的做法给予肯定。其包容、开放的态度无疑给卫事康项目管理处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并且他们还积极采取相关措施,竭尽全力地提供了相关帮助,让张玉莲能够更好的融入医院环境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一来二去,张玉莲就能独立工作了。
项目考虑到她的手残疾,无法用力的情况,先是安排调度派一些简单(如取血标本、文件、单据等)工作来熟悉练手,在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最终分配在新住院部大楼2-5楼的循环运送工作岗位上。
一开始,张玉莲以为这份工作就是送检查标本、报告单、化验单什么的,应该很简单。可真正工作起来,就发现没那么容易了。在运送中心和项目管理处的各项培训和日常交流中,再加上身边老员工的示范作用,她加深了对工作的了解,对本职更热爱了。
她工作的范围说起来不大,楼病房大楼2-5楼,只涉及了4个楼层,但多个科室其中还包含3个ICU重症临护室,从工作量来上说,是繁重的。一天下来,她要往返医院各科室之间上百趟。由于工作强度大,手机计步软件上轻松就跃过2万。
体力是一方面,脑力更不能放松。“送检查标本途中不能走神,不能有闪失;报告单、化验单要仔细核对,不能出错;要学会和科室护士沟通……”张玉莲总结了不少工作经验。
也因此,虽然运送工作复杂而琐碎,但张玉莲却从未出过差错。为了防止工作疏漏,她总是会根据各科室特殊规定要求反复核对信息,而报告单、化验单根据科室分类仔再细核对,以防疏漏。
张玉莲勤劳热心,在平时忙完自己的工作,若见到科室忙碌,她就积极帮忙。也是如此,让她赢得了科室护士们由衷的喜爱和信任,甚至还会亲切地称呼她“张姐”。偶尔她还会收到护士们的小礼品(一个苹果、几颗糖果等)奖励,张玉莲逢到这个时刻都会笑得特别开心,因为礼物贴心更因为这是对工作的一种肯定。
张玉莲虽手部略有残疾,但一点儿也没影响她的正常工作,相反跑即时运送比别人快,运送项目的核对签字一目了然(虽然左手写字)。所以,在运送岗位上提起张玉莲这个名字,科室的护士和院方监管老师,还是直挑大拇指的。身残志坚,是大家给她最多的评价。他们表示即使身体稍有缺陷,能很好的放到合适的岗位、用得恰到好处,就是一种能力!这不仅体现出了员工个人的人生价值,更能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心。
卫事康项目管理处,把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放在第一位。生活中要充当服务员,为一线员工服务,做好贴心的当家人。认同力上去了,自然就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张玉莲就是在这样的精神感召下,感受到工作美好、明白了工作岗位提供服务的意义!更明白了如何提升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到卫事康工作以来,张玉莲多次获得院方的表扬,她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实践了“温暖力”,成为了千百个奋战在一线的员工代表,并且还在2019年度的员工大会上,获得了优秀员工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