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有一个令医院护理部感到头疼的“三角难题”:医院希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生活照护服务,但面对年龄结构复杂、学历不高、职业稳定性低的护理员队伍,在管理上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而外部第三方服务企业,则在医院的高标准和护理员的实际诉求之间左右为难。
最让人心疼的,莫过于护理员们——他们是患者康复路上最亲密的伙伴,却往往深陷低薪、高强度、缺乏职业尊严的困境。
这个看似难解的僵局,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十年磨一剑”,在持续变革与实践的道路上实现破局!我们将用自身的亲身经历,来揭秘一场意义非凡的破局之路。这不是简单的管理模式调整,是制度创新、人文关怀和职业使命感的深度融合,它成功地促成三方头疼的“三角难题”,转化为了一个三方共赢的“黄金局”。
在这个“局”里,没有输家,只有共同成长的收获。
“破局思维”:敢于放手,更懂得托付
这个故事,要从2015年说起。
鉴于精神专科的特殊性,精神疾病患者通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其服务需求除了普通医疗护理外,对生活照料也有较多需求。然而,护理员队伍的高流动性使得招聘新人和稳定现有人员面临巨大挑战。加之传统定价模式不合理,导致护理员收入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严重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提供高质量服务变得极为困难。
这些切肤之痛,让医院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远见: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卫生服务企业——卫事康来做。这份“放手”并非简单地卸下重担,而是一种基于深厚信任的战略远见。
医院给予了护理部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将重心放在监督最终的服务质量和安全底线上,而卫事康则承担起运用其专业管理体系,打造一支能够打硬仗、信得过的护理员“铁军”的重任。这扇“信任之门”的开启,为后续所有的积极变革,铺就了最关键的道路。
一手铁腕制度,一手柔情关怀 共同打出“组合拳”

在杨浦精卫护理部的指导下,卫事康积极行动,双方共同打出了一套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组合拳”——既有规范管理的“铁腕”,又有温暖人心的“柔情”。
管理的“铁腕” 用制度重塑职业尊严
科学定价,打破“大锅饭”
这是最让人感到振奋的改革之一!护理部依据全国通用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量表)”,对病人的失能等级进行科学评估。卫事康在医护指导下,基于该评估结果,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制定收费标准。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护理员们能够实现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当他们的付出与收入直接挂钩时,整个团队的内驱力瞬间被点燃,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按能取酬,工作热情由此落地生根,不再是空洞的言辞。
价值驱动 激活正向循环
收入,不仅仅是生活的保障,更是撬动专业提升的支点,是实现品质管理的底气。有了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让护理员收入稳定,且高于同行业水平。这不仅吸引并留住了最优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它让管理者“敢于提要求”!严格的质量管理和专业培训不再是纸上谈兵。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护理员们有了更强的意愿去接受专业培训,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技能。
变化也随之而来,用户(病患家属)满意度持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也随之增强。每一位护理员都以自己的“服务品质”为荣,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客户的满意度中得到体现。这种强大的正向循环,不断推动整个团队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把“护理员”锻造成“安全前哨”
实战演练,拒绝花架子
护理员职业技能水平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实战演练更是关键!在杨浦精卫护理部的组织下,卫事康的项目管理人员积极配合,每月都会雷打不动地进行各种应急演练——从噎食急救、心肺复苏,到防火防灾、防病人走失……护理员和护士们并肩作战,反复演练,练就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危急时刻的肌肉记忆和第一反应。
案例复盘,进行“震撼教育”
在杨浦精卫,为提升全员安全意识,护理部还会将全院发生的不良事件,特别是与护理员相关的案例,制作成生动的视频和图文集。会组织全员反复学习、讨论。因为真实的教训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效,这些“震撼教育”将安全意识深刻地刻进了每个护理员的DNA里,让他们时刻保持警惕。
服务的“柔情”:用关怀打造超强凝聚力
医护“大家长”
医护人员的角色不仅仅是技术的引领者,更像是这个大家庭的另一位“大家长”。不仅要承担医护管理的责任,更要细心照料每一位护理员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会帮忙调解员工之间的小矛盾,在过年过节送上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定期为员工开展情绪疏导……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把病区团队真正变成了一个有温度的“家”。
卫事康“爱与温暖力”
另一方面,这支“铁军”的管理者,卫事康则以其独有的“爱与温暖力”来凝心聚力。他们注重每一位护理员的心理感受与情感需求,努力创造一个关怀至上的工作氛围。
生日祝福、退休欢送、节假日福利,甚至是为生活困难员工设立的爱心基金……这些举措无一不体现着对员工的深切关怀,让员工深刻感受到自己在这个大家庭中的重要性与归属感。
20年零主动离职率的奇迹
如果说高收入是吸引人才的“引力”,专业技能是提升能力的“能力”,那么真正让员工不愿离开的,是这份“人心”。某病区有两对夫妻,他们在这里一干就是20年,从青丝到白发,从未想过离开。他们说,这里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
护士长甚至会帮忙调解他们夫妻之间的争吵,谁家有事都是第一个冲上去关心。正是这份情谊,让这个团队创造了核心成员20年零主动离职率的奇迹。
从“打下手”到“救命的英雄”
在这套体系的滋养下,护理员们收获的远不止是收入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他们完成了职业生涯的 “华丽转身”。

收获了专业收获了专业
如今,他们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而是护士们最信赖、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他止病人噎食;甚至会主动关心病人的“白蛋白”指标是否正常……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敏锐观察力,常常能在关键时刻发挥“救命”的作用。
收获了尊严
当医院质控老师检查后,感叹病房“一点异味都没有”时,当他们可以自豪地说“从我们这里出去的人,到哪家医院都会被抢着要”时,我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是那种无可替代的职业自豪感。这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认可,更是对他们个人价值的肯定。
收获了归属感
在这里,护理员的每一分付出都会被看见,自己的专业价值会被认可,自己的生活会被关心。他们不再是流水线上可以随时替换的螺丝钉,而是这个“大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这种深深的归属感,让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
从“破局突围”到“体系进化”
十年来的磨合与迭代升级,最初的“破局”已经成为了深植于心的文化基因。杨浦精卫护理部与卫事康的合作模式,也逐渐升级为高效的管理机制与创新的服务体系。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技术的融入,使得护理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执行任务,更是承担起了重要的责任与使命,真正成为医疗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个温暖人心的成功范式
回首这段旅程,这个“黄金局”的成功秘诀其实清晰可见:医院提供了改革的决心与信任的土壤,让我们护理部有了放手一搏的勇气;卫事康搭建了激励与管理体系,成为了连接医院与一线员工的坚实桥梁;而护理员们,则回报以极致的专业、敬业与忠诚。
任何服务的本质提升,都绝非单方面的努力,而是一个需要精心构建、用心维护的良性生态。只有真正尊重每一个环节的价值,赋能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人员,我们最终才能共同收获一个让所有人都受益的、充满尊严与温暖的美好结果。

这样的“黄金局”模式,不仅仅适用于我们,更是一个可以被复制、被推广的成功范式,它将使更多护理团队成功破局,铸就属于自己的“黄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