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切换
 
021-65667002
13817477863
新闻中心 News
banner
新闻资讯 News 更加让您了解我们的资讯 understand our business
不止是护理,更是“爱”与“专业”的托举!
日期: 2025-06-26
浏览次数: 6389

不止是护理,更是“爱”与“专业”的托举!


时间回到2025年早春,一通紧急的求助电话打破了卫事康驻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分院项目办公室的宁静。电话那头,是ICU护士长引荐的一位焦急万分的家属:“我母亲遭遇严重车祸,全身粉碎性骨折,明天就要转出ICU了,急需一位有经验的护工,能帮我们吗?”

 

 

当时恰逢年后不久,许多护理员还没返岗,市场上符合要求的专业护理员更是寥寥无几,这让本已心力交瘁的家属雪上加霜,几近绝望。然而,对于卫事康而言,每一次生命求助都重于泰山。他们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启动了紧急响应机制,凭借深厚的专业储备和对重症护理的深刻理解,第一时间锁定了综合能力最强的医疗护理员——高阿姨。

 

当卫事康医疗护理员高阿姨随着负责人走进ICU时,尽管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心悸不已:一位瘦小的古稀老人,被密密麻麻的管线、支架和敷料包裹,脆弱得令人心疼。床头卡上赫然写着:秦某某,76岁,多发性粉碎性骨折(四肢、骨盆、多发肋骨、腰椎)、肺挫伤、创伤性休克术后。她,正是那辆失控公交车卷入轮下的重伤病人……

 

死亡阴影下的争分夺秒

最初的几天,是在与死神赛跑中度过的。高阿姨几乎寸步不离,她的战场,是那张病床,她的敌人,是病人无处不在的疼痛反应和随时可能爆发的并发症。每一个细微的生命信号,在她眼中都如同警钟,不能有丝毫懈怠。

 

 

 

疼痛的无形折磨

秦阿婆意识模糊,但每一次无意识的抽搐、每一次紧锁的眉头、喉咙里压抑的呜咽,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极致的痛苦。监护仪上飙升的心率和血压,是疼痛加剧的无声警报。此时,高阿姨会俯下身,在老人耳边低声安抚:“秦阿婆,忍一忍,药马上起效了……我在呢,别怕,会好起来的……”

 

她甚至尝试用温热的毛巾(巧妙避开伤口)轻轻擦拭老人未受伤的手背,希望用这份温柔的触碰和暖意,向病人传递无尽的关怀与慰藉,减轻哪怕一丝一毫的痛苦。

 

 

 

“翻身”:一场每日上演的“外科手术”

对于卧床重症患者而言,预防致命的压力性损伤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每两小时必须翻身一次!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全身粉碎性骨折、每一寸肌肤都可能引发剧痛的秦阿婆来说,却是万般折磨,更是对护理员专业技能和协作能力的极限考验。

 

 

ICU的病房里,高阿姨和另外三名护士,像执行一项精密的外科手术般默契配合,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力求精准。护士长精准指挥:“过床单拉紧……123,起!保持脊柱一条线!慢!慢!左边骨盆不能受力!好,垫枕塞好,骶尾骨悬空!”每一次成功翻身,都像赢得了一场小小的战役,团队的协作与专业,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雷达眼”的精准洞察

卫事康的医疗护理员,是医护团队的“前沿哨点”,更是病床边的“守护神”。他们不仅仅是执行者,更是战场高地的观察员,肩负着提前预警的重任。

 

高阿姨的眼睛,就是那敏感的“雷达”!她警惕着肺部感染的细微迹象(痰液的颜色、粘稠度、呼吸音变化),深静脉血栓的征兆(小腿的温度、颜色、周径),以及导尿管是否通畅,伤口敷料是否有可疑渗出。她细心观察最微小的变化,及时向医护反馈。正是这份超越常规的警觉,确保了秦阿婆的病情在早期得到精准识别与干预,将潜在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在高阿姨的悉心照护下,仅仅一周后,秦阿婆的情况就逐步好转,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痛苦也稍有减轻。最多的时候,高阿姨一夜要起来十几次,无论是查看引流管、调整体位,还是安抚疼痛,她都毫无怨言。但她知道,这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秦阿婆正在一天天好转。

 

接力之爱  温暖延续

不止是护理,更是“爱”与“专业”的托举!

第一棒

在高阿姨的专业照护和无私奉献下,秦阿婆在最初的一个月里度过了最危险、最痛苦的阶段,生命体征日趋平稳,病情得到了显著控制。高阿姨凭借其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为秦阿婆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第一棒”。

 

接力棒

然而,就在秦阿婆的病情逐渐稳定,康复的希望初现之际,高阿姨因有要事需要处理,不得不暂时离开。卫事康团队深知重症护理的连续性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再次迅速响应,凭借其强大的内部调配能力,经过紧急协调与严谨评估,迅速调派了另一位经验丰富、专业能力突出的——王阿姨,接过这个接力棒。

 

无缝对接

高阿姨和王阿姨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在床边细致的交接,阿婆的吃喝拉撒、病情特点、康复锻炼方案等等。由此,她很快就熟悉了相关情况,并在第一时间了解病人的个性化需求和情绪变化,迅速接过了高阿姨的护理工作,服务时,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份关怀都精准而到位,确保护理链条丝毫未曾中断,为后续的康复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温暖延续“爱”与“专业”的共同托举

或许你会问:无论是高阿姨在初期重症阶段的与死神赛跑,还是王阿姨在后续康复阶段的持续守护,她们如此卓越的服务,是个例吗?不!这正是卫事康医疗护理服务理念的生动缩影——每一个细节都饱含专业与温暖,每一次托举都承载着生命的希望。

 

她们的故事,并非偶然。它背后,是卫事康以人为本的“爱与温暖力”的文化滋养。卫事康的爱心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公司会通过定期团建、节日福利、爱心基金等形式,让每一位员工感受到团队的温暖与归属感。只有被爱滋养,护理员才能将这份温暖真诚地传递给患者,成为真正的温暖“陪伴者”。

 

卫事康卓越服务的背后,必须有严谨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我们致力于打造医护团队的“专业辅助”与患者的“贴心陪伴”,通过:

 

不止是护理,更是“爱”与“专业”的托举!



严格培训                 

与护理部一起,组织护理知识培训考核,尤其是服务重点,会着重开展现场模拟演练,确保每一位护理员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从源头保障服务的专业性。

 

闭环品控                

公司项目管理处会协同专业品质部门,定期通过线上问卷、床边访谈、电话回访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维度收集服务反馈。更重要的是,这些反馈会转化为具体的整改措施,其结果直接与护理员的绩效考核挂钩,从而形成一套完善、动态、自我提升的闭环品控机制!确保每一次服务都持续优化,真正做到 “卫事康:让您更满意”。

 

如今,距离秦阿婆遭遇车祸已五个月。在王阿姨的持续照护下,她已顺利转至康复科。康复的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充满了挑战与痛苦,王阿姨与康复师紧密配合,在每一次微小的进步时给予最真诚的赞美和鼓励。更积极鼓励家属参与,教他们如何安全按摩、如何给予情感支持,让康复成为全家人的共同目标。

 

不止是护理,更是“爱”与“专业”的托举!


现在,秦阿婆已经能慢慢练习床上坐立了!这不仅仅是身体的康复,更是生命的重新启航。王阿姨明白,她托举的不仅仅是一个曾被车轮碾压的受伤躯体,更是秦阿婆对生活重新燃起的渴望。这背后,是卫事康对每一个生命的珍视与承诺。

 

卫事康相信,有爱,有专业,才能更好地托举起生命的希望。


News / 相关新闻 More
2025 - 09 - 11
与白天相比,夜晚更容易让人懈怠,大部分人都处在休息阶段,人员配置相对减少,因此,夜间值班人员的巡视,更为重要。       作为大健康产业的一员,卫事康深耕医院后勤管理多年,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夜间管理的关键性和复杂性。公司建立的夜巡制度不仅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更是强化管理效能、提升服务品质、保障患者安全的核心抓手。通过系统化的夜间巡查机制,卫事康打造了一套覆盖全流程、全时段、全岗位的立体化管理网络。  1、双轨并行的管理架构  卫事康夜间服务采用“护士长主导,项目管理处协同”的双轨管理模式。这一架构充分发挥了医疗专业与服务管理的协同效应:护士长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把控专业标准,项目管理处则专注于流程优化和质量监督,形成了专业与管理完美融合的服务体系。    在这种管理模...
2025 - 09 - 04
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精神专科医疗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精神医学综合排行榜”中稳居全国第二,是上海市唯一的国家级精神医学中心。        在这里,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决定了患者的医疗护理绝非普通护理。它需要更专业的技能、更细腻的观察、更人性化的关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除了医护之外,还由一群默默穿梭在各个病区的卫事康医疗护理员承担着。他们,也是这个夏天,一场长达18场“特训”的绝对主角。  01  高手引路,不止于培训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上海精中”)护理部由施忠英主任、黄维维副主任带领的护理团队,本就是业内公认的标杆。当这样一支对专业细节追求到极致的团队,决定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卫事康,量身打造一系列专题培训时,其意义早已远超“教学”本身。...
2025 - 08 - 20
近日,您或许在不经意间,被两则看似平凡的故事触动。故事的主角,是两位普通的阿婆,是一群深夜里奔波的运送团队,而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卫事康。    这束温暖的光,没有意外地,被时代最敏锐的“放大镜”捕捉到了。    新浪网、腾讯新闻、凤凰网、网易新闻、中华网——这五个响亮的名字,几乎定义了我们获取新闻的日常。近日,它们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卫事康的两篇纪实文稿:  《从斗方书法到生日惊喜:两位阿婆的住院记,卫事康照护故事温暖无数人……》(8月4日)、《一场深夜转运,打开卫事康运送团队的真实日常……》(8月6日),这不是偶然的刷屏,更像是一场全网范围内的“温暖共鸣”。  被“看见”的,不只是故事,更是人心的温度  我们习惯了在新闻中寻找宏大的叙事,追逐市场的波澜。但这一次,五大门户网站,却...
2025 - 08 - 07
“救我狗命,靠谱!”   收到这面“画风清奇”的锦旗时,卫事康驻红房子医院项目的同事们都愣了一下,随即又忍不住笑出了声。这面有点“直白”甚至带点自嘲的感谢,来自一位新手宝爸的肺腑之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藏着整个家庭的无限感激。故事要从“兵荒马乱”的产后第一周说起…… NO.1喜悦变慌乱  新生命降临的喜悦,本该是家里最幸福的主旋律。可对这个家庭来说,甜蜜之余还有稍许烦恼。不久前,宝爸不慎摔伤了腿,拄上了拐杖,行动受限。   一边是嗷嗷待哺、日夜颠倒、随时可能爆发“小状况”的新生儿;一边是身体虚弱、元气大伤、亟需专业护理的产后妈妈;另一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新式育儿理念一筹莫展的家中长辈。  整个家,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宝妈坦言:“那时候真的快崩溃了!”  关键时刻的“雪中送炭”,比任何时候都珍贵。&#...
上海卫事康卫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 021-65667002
 13817477863
 
关注我们
上海卫事康卫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扫描关注微信
Copyright ©2015- 2018上海卫事康卫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