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切换
 
021-65667002
13817477863
新闻中心 News
banner
新闻资讯 News 更加让您了解我们的资讯 understand our business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日期: 2021-05-28
浏览次数: 2424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阿伯(bai)啊,还是这么新潮哦! 杰伦的歌我们都听不了的啦!”郑阿姨笑着对一位年纪偏大的老伯在打趣,那位老伯正在用手机外放播着周杰伦的歌曲。

 

节奏太快,乐感太强烈对患者尤其是神内科的患者来说,是不提倡的,它对处于恢复期的病人来说,易对大脑造成刺激,并引发情绪的波动。因此,对于这位新潮的阿伯,郑阿姨每次采取这种方式来巧妙地提醒。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她笑着对我说,她喜欢邓丽君的歌,最喜欢的一首已经忘记名字了。但她还记得歌词和旋律,“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原来,是一首《甜蜜蜜》!

 

生活有爱才会有春风里的花朵,而甜蜜才是理想中生活的样子。





郑阿姨所从事的健康照护,是大多数人都会产生认知错误的职业误区。部分人会给他们打上标签,认为他们是一群“没文化的农村大伯大妈”、“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但同时也认同他们“极为辛苦”。

 

面目黝黑、神情凄苦、为生活所迫、沉默寡言,在底层苦苦挣扎……

 

相信有不少人是这样的印象!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但,如果你走近他们的生活,你会发觉,那些将阳光和温暖带给患者的,那些带着温度的体贴和照料,那些在病中“煎熬”挣脱痛苦的陪伴……的故事并不是固化和单一!




love

他们和你一样,有梦想,有追求,有幸福的渴望,更是和你一样为生活努力拼搏的普通人。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爱”的缘起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郑阿姨本名叫郑继莲,是卫事康厦一项目管理处的一位从事“健康照护”的员工,说白了就是护理、陪护病人并负责病人全生命周期的照顾和护理工作。

 

为了更好的生活,多年前,她和丈夫一起,离开武汉,选择来到厦门这个海滨城市,成为厦漂中的一员。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她和亚洲第一位网球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李娜是同乡,有着武汉女子特有的爽利和能干。在从事“健康照护”工作之前,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整天面对冰冷的机器,机械化的重复,让她萌生了退意。后来机缘巧合在亲戚的建议之下,选择加入了医院后勤管理服务行业。

 

在卫事康,她从陌生到熟悉,一步步了解了行业的特性,也明白了人的温度和机器的冰冷的最大差别。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当人带着真诚、带着爱心,去关爱、去触摸眼前的生命时,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是能被感知的,而这正是健康照护这个岗位存在的最大意义。



 

郑继莲不止一次地说,每当看到由自己照顾的病人好转、痊愈或出院,就会非常有成就感,这也是她爱上这个行业的理由。


陪伴的意义


健康照护除了要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还要忍受工作耗时长,“脏”、“累”,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吃喝睡都得在病房,一顿饭冷了又热,热了又冷是常事。因为,病人是第一位的,只要需求就要立即响应。

 

人在病房里,就要像一部雷达。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病人的任何需求,身体指征的任何异常都要尽数收集,知道什么该自己处理,什么该向医护去报告。

 

健康照护工作的辛苦不是一般常人所能受得了的,有的时候,会有 24小时的陪护不眠不休,哪怕是寻常的病人,陪护在近旁,睡觉也必须保持警醒的状态。

 

今年年中,郑阿姨遇到了一位指定要她照料的病人,等到了病房一看,正是去年因帕金森住了7天院的一位阿妈。

 

阿妈七十多岁了,相较去年来说,今年的病情比去年要复杂的多,帕金森之外还附加了心脏病。基于现状,医院建议进ICU治疗。但由于阿妈自己的极力反对,这才转到了特护病房。


阿妈的老伴已八十多岁,仅有的一个孩子工作繁忙,且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护理工作根本插不上手。因此,请一位24小时的陪护阿姨便成为了势在必行的大事。

 

阿妈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郑继莲!

 

去年住院时,郑阿姨耐心细致的工作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当她今年再住进病房时,她就定下由郑阿姨接手来照料。

 


阿妈这次入院病情明显加重了,除了帕金森外还伴有心脏病。心脏病的药嘱是要求空腹服用的,但阿妈身体虚弱,空腹服药,反应特别大。


阿妈是位大学教授,个性自律严谨。哪怕是医生有过叮嘱说可以适当吃点小食再吃药,她也依然选择严格依照说明,空腹服用。药吃下去不久,她就开始胸闷、心悸,根本离不开人。因此,一旦到了服药的时间,大家都紧张。

 

一般来说空腹服药有反应的话,建议吃点饭后或者饭中服用,减少不良反应。空腹服药起效快,效果好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郑阿姨看在眼内,急在心里。看到医生查房,就主动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医生。医生了解详情后,针对阿妈的情况,给出了建议,让她适当饮食来平衡药效的反应。阿妈亲耳听到了医生的解释,了解了缘由,这才听从了建议。


吃点小食服药后,药性的反应好多了,人再也没有那么难受了。连家人一再规劝都没办法解决的事情,郑阿姨就这样给解决了!

 

大长腿,病房跑得勤,医护及病患提到她都直挑大拇指。“长腿阿姨”成了病患们对她的昵称,有她在,很多问题都引刃而解。


这边再说教授阿妈,住院住久了之后,更看到了郑阿姨的辛苦。阿妈依然还保持着知识份子的清高和自尊,轻易不愿意麻烦人。哪怕是起夜也不愿意叫人陪护,自己下床悄悄就解决了。


她虽是一番好意,但对于病人来说,这却意味着风险。一再盯着嘱咐也不是办法,郑阿姨没辙,只好将躺椅的一边紧紧靠在病床边,这样,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翻身,她也能感觉到。

 

真心待人,都是在细节中体现的。郑阿姨就是这样细致用心地对待病人,用她专业的服务,陪伴病人共同面对病痛,去辅助照护,直到他们出院。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健康照护付出的不单是体力,还有情感。

 

有时候病人无端发脾气、骂人,只能忍气吞声,擦干眼泪后,掉转头笑脸相迎。





有一次,病房来了一位患有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小姑娘,由于长时间玩游戏,导致生物钟紊乱免疫力下降,进而导致病毒进入大脑区域而引发感染。在没接受治疗之前,整个人都是亢奋的,姑娘的父母陪着,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小姑娘闹腾的厉害,整夜整夜不睡觉。只要是药效一过,人就开始兴奋。因此,是需要24小时看护的,于是,是郑阿姨和另一位同事轮流换班,做小姑娘妈妈的帮手,合力照料。

 

姑娘的妈妈就是在郑阿姨她们的辅助下,守着、陪着,眼看着姑娘一点点好转。最终成功出院!

 

出院的时候,姑娘的母亲一边抹眼泪,一边向郑阿姨她们表示感谢,“谢谢你们耐心的陪伴给了我们支撑的勇气……”


郑阿姨握住那位母亲的手,微笑着说,“我也是孩子的妈妈,了解这份不容易。我是把姑娘当成自己孩子了啊!”


       正是她这份推己及人的朴素情感,更让人体会到人性的善良之处。也是由此,郑阿姨多次受到科室护士长、病患及家属的表扬。



爱延续……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医院里的百态,反应的是人间的疾苦。百味的人生,以及悲欢离合。在卫事康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温暖力和爱的教育下,郑继莲用专业的服务身体力行地将爱接力传递开来。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了病患阴郁的心情,照护了爱的温暖。 




News / 相关新闻 More
2025 - 09 - 11
与白天相比,夜晚更容易让人懈怠,大部分人都处在休息阶段,人员配置相对减少,因此,夜间值班人员的巡视,更为重要。       作为大健康产业的一员,卫事康深耕医院后勤管理多年,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夜间管理的关键性和复杂性。公司建立的夜巡制度不仅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更是强化管理效能、提升服务品质、保障患者安全的核心抓手。通过系统化的夜间巡查机制,卫事康打造了一套覆盖全流程、全时段、全岗位的立体化管理网络。  1、双轨并行的管理架构  卫事康夜间服务采用“护士长主导,项目管理处协同”的双轨管理模式。这一架构充分发挥了医疗专业与服务管理的协同效应:护士长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把控专业标准,项目管理处则专注于流程优化和质量监督,形成了专业与管理完美融合的服务体系。    在这种管理模...
2025 - 09 - 04
作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精神专科医疗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精神医学综合排行榜”中稳居全国第二,是上海市唯一的国家级精神医学中心。        在这里,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决定了患者的医疗护理绝非普通护理。它需要更专业的技能、更细腻的观察、更人性化的关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除了医护之外,还由一群默默穿梭在各个病区的卫事康医疗护理员承担着。他们,也是这个夏天,一场长达18场“特训”的绝对主角。  01  高手引路,不止于培训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上海精中”)护理部由施忠英主任、黄维维副主任带领的护理团队,本就是业内公认的标杆。当这样一支对专业细节追求到极致的团队,决定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卫事康,量身打造一系列专题培训时,其意义早已远超“教学”本身。...
2025 - 08 - 20
近日,您或许在不经意间,被两则看似平凡的故事触动。故事的主角,是两位普通的阿婆,是一群深夜里奔波的运送团队,而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卫事康。    这束温暖的光,没有意外地,被时代最敏锐的“放大镜”捕捉到了。    新浪网、腾讯新闻、凤凰网、网易新闻、中华网——这五个响亮的名字,几乎定义了我们获取新闻的日常。近日,它们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卫事康的两篇纪实文稿:  《从斗方书法到生日惊喜:两位阿婆的住院记,卫事康照护故事温暖无数人……》(8月4日)、《一场深夜转运,打开卫事康运送团队的真实日常……》(8月6日),这不是偶然的刷屏,更像是一场全网范围内的“温暖共鸣”。  被“看见”的,不只是故事,更是人心的温度  我们习惯了在新闻中寻找宏大的叙事,追逐市场的波澜。但这一次,五大门户网站,却...
2025 - 08 - 07
“救我狗命,靠谱!”   收到这面“画风清奇”的锦旗时,卫事康驻红房子医院项目的同事们都愣了一下,随即又忍不住笑出了声。这面有点“直白”甚至带点自嘲的感谢,来自一位新手宝爸的肺腑之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藏着整个家庭的无限感激。故事要从“兵荒马乱”的产后第一周说起…… NO.1喜悦变慌乱  新生命降临的喜悦,本该是家里最幸福的主旋律。可对这个家庭来说,甜蜜之余还有稍许烦恼。不久前,宝爸不慎摔伤了腿,拄上了拐杖,行动受限。   一边是嗷嗷待哺、日夜颠倒、随时可能爆发“小状况”的新生儿;一边是身体虚弱、元气大伤、亟需专业护理的产后妈妈;另一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新式育儿理念一筹莫展的家中长辈。  整个家,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宝妈坦言:“那时候真的快崩溃了!”  关键时刻的“雪中送炭”,比任何时候都珍贵。&#...
上海卫事康卫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 021-65667002
 13817477863
 
关注我们
上海卫事康卫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扫描关注微信
Copyright ©2015- 2018上海卫事康卫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