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切换
 
021-65667002
13817477863
新闻中心 News
banner
新闻资讯 News 更加让您了解我们的资讯 understand our business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日期: 2021-05-28
浏览次数: 2424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阿伯(bai)啊,还是这么新潮哦! 杰伦的歌我们都听不了的啦!”郑阿姨笑着对一位年纪偏大的老伯在打趣,那位老伯正在用手机外放播着周杰伦的歌曲。

 

节奏太快,乐感太强烈对患者尤其是神内科的患者来说,是不提倡的,它对处于恢复期的病人来说,易对大脑造成刺激,并引发情绪的波动。因此,对于这位新潮的阿伯,郑阿姨每次采取这种方式来巧妙地提醒。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她笑着对我说,她喜欢邓丽君的歌,最喜欢的一首已经忘记名字了。但她还记得歌词和旋律,“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原来,是一首《甜蜜蜜》!

 

生活有爱才会有春风里的花朵,而甜蜜才是理想中生活的样子。





郑阿姨所从事的健康照护,是大多数人都会产生认知错误的职业误区。部分人会给他们打上标签,认为他们是一群“没文化的农村大伯大妈”、“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但同时也认同他们“极为辛苦”。

 

面目黝黑、神情凄苦、为生活所迫、沉默寡言,在底层苦苦挣扎……

 

相信有不少人是这样的印象!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但,如果你走近他们的生活,你会发觉,那些将阳光和温暖带给患者的,那些带着温度的体贴和照料,那些在病中“煎熬”挣脱痛苦的陪伴……的故事并不是固化和单一!




love

他们和你一样,有梦想,有追求,有幸福的渴望,更是和你一样为生活努力拼搏的普通人。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爱”的缘起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郑阿姨本名叫郑继莲,是卫事康厦一项目管理处的一位从事“健康照护”的员工,说白了就是护理、陪护病人并负责病人全生命周期的照顾和护理工作。

 

为了更好的生活,多年前,她和丈夫一起,离开武汉,选择来到厦门这个海滨城市,成为厦漂中的一员。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她和亚洲第一位网球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李娜是同乡,有着武汉女子特有的爽利和能干。在从事“健康照护”工作之前,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整天面对冰冷的机器,机械化的重复,让她萌生了退意。后来机缘巧合在亲戚的建议之下,选择加入了医院后勤管理服务行业。

 

在卫事康,她从陌生到熟悉,一步步了解了行业的特性,也明白了人的温度和机器的冰冷的最大差别。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当人带着真诚、带着爱心,去关爱、去触摸眼前的生命时,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是能被感知的,而这正是健康照护这个岗位存在的最大意义。



 

郑继莲不止一次地说,每当看到由自己照顾的病人好转、痊愈或出院,就会非常有成就感,这也是她爱上这个行业的理由。


陪伴的意义


健康照护除了要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还要忍受工作耗时长,“脏”、“累”,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吃喝睡都得在病房,一顿饭冷了又热,热了又冷是常事。因为,病人是第一位的,只要需求就要立即响应。

 

人在病房里,就要像一部雷达。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病人的任何需求,身体指征的任何异常都要尽数收集,知道什么该自己处理,什么该向医护去报告。

 

健康照护工作的辛苦不是一般常人所能受得了的,有的时候,会有 24小时的陪护不眠不休,哪怕是寻常的病人,陪护在近旁,睡觉也必须保持警醒的状态。

 

今年年中,郑阿姨遇到了一位指定要她照料的病人,等到了病房一看,正是去年因帕金森住了7天院的一位阿妈。

 

阿妈七十多岁了,相较去年来说,今年的病情比去年要复杂的多,帕金森之外还附加了心脏病。基于现状,医院建议进ICU治疗。但由于阿妈自己的极力反对,这才转到了特护病房。


阿妈的老伴已八十多岁,仅有的一个孩子工作繁忙,且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护理工作根本插不上手。因此,请一位24小时的陪护阿姨便成为了势在必行的大事。

 

阿妈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郑继莲!

 

去年住院时,郑阿姨耐心细致的工作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当她今年再住进病房时,她就定下由郑阿姨接手来照料。

 


阿妈这次入院病情明显加重了,除了帕金森外还伴有心脏病。心脏病的药嘱是要求空腹服用的,但阿妈身体虚弱,空腹服药,反应特别大。


阿妈是位大学教授,个性自律严谨。哪怕是医生有过叮嘱说可以适当吃点小食再吃药,她也依然选择严格依照说明,空腹服用。药吃下去不久,她就开始胸闷、心悸,根本离不开人。因此,一旦到了服药的时间,大家都紧张。

 

一般来说空腹服药有反应的话,建议吃点饭后或者饭中服用,减少不良反应。空腹服药起效快,效果好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郑阿姨看在眼内,急在心里。看到医生查房,就主动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医生。医生了解详情后,针对阿妈的情况,给出了建议,让她适当饮食来平衡药效的反应。阿妈亲耳听到了医生的解释,了解了缘由,这才听从了建议。


吃点小食服药后,药性的反应好多了,人再也没有那么难受了。连家人一再规劝都没办法解决的事情,郑阿姨就这样给解决了!

 

大长腿,病房跑得勤,医护及病患提到她都直挑大拇指。“长腿阿姨”成了病患们对她的昵称,有她在,很多问题都引刃而解。


这边再说教授阿妈,住院住久了之后,更看到了郑阿姨的辛苦。阿妈依然还保持着知识份子的清高和自尊,轻易不愿意麻烦人。哪怕是起夜也不愿意叫人陪护,自己下床悄悄就解决了。


她虽是一番好意,但对于病人来说,这却意味着风险。一再盯着嘱咐也不是办法,郑阿姨没辙,只好将躺椅的一边紧紧靠在病床边,这样,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翻身,她也能感觉到。

 

真心待人,都是在细节中体现的。郑阿姨就是这样细致用心地对待病人,用她专业的服务,陪伴病人共同面对病痛,去辅助照护,直到他们出院。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健康照护付出的不单是体力,还有情感。

 

有时候病人无端发脾气、骂人,只能忍气吞声,擦干眼泪后,掉转头笑脸相迎。





有一次,病房来了一位患有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小姑娘,由于长时间玩游戏,导致生物钟紊乱免疫力下降,进而导致病毒进入大脑区域而引发感染。在没接受治疗之前,整个人都是亢奋的,姑娘的父母陪着,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小姑娘闹腾的厉害,整夜整夜不睡觉。只要是药效一过,人就开始兴奋。因此,是需要24小时看护的,于是,是郑阿姨和另一位同事轮流换班,做小姑娘妈妈的帮手,合力照料。

 

姑娘的妈妈就是在郑阿姨她们的辅助下,守着、陪着,眼看着姑娘一点点好转。最终成功出院!

 

出院的时候,姑娘的母亲一边抹眼泪,一边向郑阿姨她们表示感谢,“谢谢你们耐心的陪伴给了我们支撑的勇气……”


郑阿姨握住那位母亲的手,微笑着说,“我也是孩子的妈妈,了解这份不容易。我是把姑娘当成自己孩子了啊!”


       正是她这份推己及人的朴素情感,更让人体会到人性的善良之处。也是由此,郑阿姨多次受到科室护士长、病患及家属的表扬。



爱延续……


郑继莲:爱的照护故事


医院里的百态,反应的是人间的疾苦。百味的人生,以及悲欢离合。在卫事康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温暖力和爱的教育下,郑继莲用专业的服务身体力行地将爱接力传递开来。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了病患阴郁的心情,照护了爱的温暖。 




News / 相关新闻 More
2025 - 07 - 23
宿舍,作为医院医护、职工与学员日常休憩、学习、生活的“第二家园”,其管理服务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居住者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卫事康在医院宿舍管理服务上通过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措施,打造一个安全、便捷、智能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智慧化宿舍生活空间。  智能驱动,尊享高效体验入住手续繁琐、退宿流程漫长?这些在入住宿舍时常见的痛点,如今在卫事康的革新之下,彻底烟消云散!我们早已将这些挑战视为服务升级的首要攻坚目标,并凭借智能化的前沿方案与精细化的运营管理,将其逐一击破、完美优化!  入住便捷卫事康在为上海某国家级重点医疗机构服务期间,因其卓越的宿舍管理服务荣获院方多次表彰。但我们并未止步于此! 为追求智慧化效能,卫事康引入了全新住宿管理软件,可以将不同区域的、甚至是院外的住宿管理进行了无缝衔接!这不仅意味着所有入住、退宿、日常管理数据实现一站式集成优化,更重要的是...
2025 - 07 - 08
长期以来,有一个令医院护理部感到头疼的“三角难题”:医院希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生活照护服务,但面对年龄结构复杂、学历不高、职业稳定性低的护理员队伍,在管理上往往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而外部第三方服务企业,则在医院的高标准和护理员的实际诉求之间左右为难。最让人心疼的,莫过于护理员们——他们是患者康复路上最亲密的伙伴,却往往深陷低薪、高强度、缺乏职业尊严的困境。   这个看似难解的僵局,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十年磨一剑”,在持续变革与实践的道路上实现破局!我们将用自身的亲身经历,来揭秘一场意义非凡的破局之路。这不是简单的管理模式调整,是制度创新、人文关怀和职业使命感的深度融合,它成功地促成三方头疼的“三角难题”,转化为了一个三方共赢的“黄金局”。在这个“局”里,没有输家,只有共同成长的收获。   “破局思维”:敢于放手,更懂得托...
2025 - 06 - 26
时间回到2025年早春,一通紧急的求助电话打破了卫事康驻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分院项目办公室的宁静。电话那头,是ICU护士长引荐的一位焦急万分的家属:“我母亲遭遇严重车祸,全身粉碎性骨折,明天就要转出ICU了,急需一位有经验的护工,能帮我们吗?”  当时恰逢年后不久,许多护理员还没返岗,市场上符合要求的专业护理员更是寥寥无几,这让本已心力交瘁的家属雪上加霜,几近绝望。然而,对于卫事康而言,每一次生命求助都重于泰山。他们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启动了紧急响应机制,凭借深厚的专业储备和对重症护理的深刻理解,第一时间锁定了综合能力最强的医疗护理员——高阿姨。 当卫事康医疗护理员高阿姨随着负责人走进ICU时,尽管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惊、心悸不已:一位瘦小的古稀老人,被密密麻麻的管线、支架和敷料包裹,脆弱得令人心疼。床头卡上赫然写着:秦某某,76岁,多发性粉碎性骨折(...
2025 - 06 - 13
那一刻,他选择停下 六月初夏的南京,傍晚时分,恰逢下班时间,江苏省肿瘤医院周边,一位骑行者的电瓶车突然失控,连人带车重重地摔倒在地。路过的行人,有的人停下了脚步,带着犹豫与担忧;有的人则选择快速绕行…… 但,卫事康驻江苏肿瘤医院项目秩序维护部的盛华义经理却没有丝毫犹豫,他选择靠边停车后,快速设置好简单的路障,疾步冲向了伤者。他俯身查看伤者的状态,拨打了急救电话,并协助随后赶到的交警疏导交通。他运用在工作中习得的专业急救知识,仔细检查伤者的伤势,轻声安抚着伤者,耐心陪伴直至救护车到来。这之后,他才放心地离开现场,重新汇入车流。 这一幕,并非偶然上演的“英雄剧本”。时光倒回到四年前,在上班途中,面对突发疾病倒地的骑行者,盛华义也曾这样做过。这瞬间的挺身而出,源自一种职业的本能,更是一种融入血液的责任感。 盛华义的行动,不只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更是卫事康秩序维护团队...
上海卫事康卫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电话: 021-65667002
 13817477863
 
关注我们
上海卫事康卫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扫描关注微信
Copyright ©2015- 2018上海卫事康卫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