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部队医院改名、更编乃至调整级别的情况都是部队医院改革的延续,对于医院来说,此变动最大的不同在于更加制度化。
・・・
哪些军队医院改革了?
改名、更编的军队医院包括(但不限于):
解放军第 454 医院改为东部战区空军医院;
南京军区总医院改为东部战区总医院;
105 医院改为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01 医院,同时接管解放军安徽省军区、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有门诊部。
降级的军队医院包括: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名为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 900 医院,降为副师级;
兰州军区总医院更名为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 940 医院,降为副师级。
升级的军队医院包括:
301 医院的海南分院为创新院所,在此次军队医院调整中升至正师级。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编制变动的军队医院包括:
原 123 医院改称为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 902 医院;
杭州的解放军第 117 医院改称为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07 医院;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改称为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 920 医院;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改称为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 980 医院。
陆军编制变动的军队医院包括:
解放军第 60 医院改为 75 集团军医院;
解放军第 89 医院改为陆军第 80 集团军医院;
解放军第 251 医院改为陆军第 81 集团军医院;
解放军第 252 医院改为陆军第 82 集团军医院;
解放军第 371 医院改为陆军第 83 集团军医院。
・・・
改革后的军队医院有哪些变化
军队医学院附属医院随之改革:
随着军队改革的进程,军队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也随之进行改革。改革后的军队医学院校只保留三所军医大学。分别为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位于上海。陆军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大学),位于重庆。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位于西安。
总体来说,这三所军队院校附属医院的发展未受到明显影响,依然收治来自地方的就诊患者,部分医院除招聘非现役文职岗位之外,还招收大量合同制医护人员,工作内容同地方医院没有较大区别。
改革后的军队医院工作人员通常分为三种编制,文职干部、非现役文职人员和合同制人员。文职干部有军籍,非现役文职人员和合同制人员无军籍。
福利待遇大幅提升:
福利待遇方面文职干部最好,晋升机会最多,但需要承担国家及省上的一些医疗救援行动。非现役文职人员近几年招考比较火爆,2014 年开始首次面向社会招聘。
以前的非现役文职人员福利待遇及晋升机会少于文职干部,但按照近几年的政策,未来非现役文职人员的福利待遇将大幅度提高,执行标准参照文职干部水平。
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岗位占用军队编制,实行聘用制,续聘通常需要通过单位考核。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秀三个级别。
中央下令:年底前,所有军队医院停止有偿服务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按照军队不经营、资产不流失、融合要严格、收支两条线的标准,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停止军队一切有偿服务活动。
另据解放军报报道,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解读,军队有偿服务主要分布于15个行业,包括:地产租赁、农副业生产、招接待、医疗、科研、幼儿教育、新闻出版、文化体育、通信、人才培训、基建营房工程技术、储运设施、民兵装备修理、维修技术、司机训练。
同步,《指导意见》明确,停止有偿服务的涵义,是指:坚决停止一切以营利为目的、偏离部队主责主业、单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项目。
这意味着,过去多年,军队医院租赁科室、租赁设备、租赁房产、执照,与社会资本合作开设肿瘤、医美等高端诊疗分院/门诊的营利性商业行为,将在年内全面关停。
而那些过去打着军队医院、军队科研院所“招牌”,从事营利性医疗活动,甚至是欺诈性诊疗,实为销售保健食品、假劣药品的营销“乱象”,也将被全面清除。
上述负责人还给出具体的清除路径。他介绍,医疗、科研、幼儿教育行业的有偿服务,主要采取停止项目和军民融合方式处理。在停止方式上,《指导意见》明确,开展有偿服务的项目,合同协议已到期的应予终止,不得续签;合同协议未到期的,通过协商或司法程序能够终止的项目,应提前解除合同协议,确需补偿的,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后,军队医院何去何从?
《指导意见》中也有指出:对已融入驻地城市发展规划,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稳定,合同协议期限较长、承租户投资大,有潜在军事利用价值,确实难以关停收回的项目,可以实行委托管理。
这是否意味着,军队医院本身,未来将逐渐融入地方医疗卫生发展规划,和地方公立医院一样,由军队委托給地方卫生部门,进行属地化管理?
早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就曾明确提出:推进军队医院参加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纳入国家分级诊疗体系工作”。
而在2017年4月全面推开的北京市医疗分开综合改革,就包括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北京驻地军队医院。而据小编了解,正在完善中的京津冀药械联合采购平台,也有望出现军队医院组团谈判、采购的身影。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认为,军队医院既是社会的也是国防的,这次改革可能涉及到军队医院大量转移地方的问题,如此一来,病人势必将大批向地方转移,因此医院应开通军人服务窗口,把军人当做重要服务对象。由于当下社会医疗资源本身就不够,假如转到地方,既要解决军人就医问题,同时,还可以向社会开放而不会闲置,以军民融合思维来对待,这一切问题就化解了。
据小编梳理,目前,军队医院转交地方管理还是个案,比如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及其第一附属医院,就在2004年向广东省进行了整体移交,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部队医院向地方移交也许是医改深水区的“新机遇”,有利于社会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还可有效促进地方的医疗服务竞争,给群众看病带来实惠。另外,此次部队医院的改革,必将促使部队医疗人才的流动,推动医疗人才市场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