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赛克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欧洲大陆,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至今。在欧洲,马赛克主要用于建筑装饰,同时也有独立的马赛克镶嵌画。1840年,随着西方建筑文化的传入,马赛克艺术进入了上海。

最初,马赛克材料多数是从欧洲国家进口,样式由外籍洋行设计,施工则由外籍营造商承建。在经典的上海历史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马赛克地坪,其主要基本元素是方形或六边形,并通过中心式、满铺式、勾边式和散点式等方式组合成各种多变丰富的图案。有时候,一些精品建筑中的每一块马赛克都是根据图案的造型手工打磨而成,这个工艺要求工匠具备高度的艺术修养和工艺技术,只有如此才能留下百年前的美好印迹。
20世纪20-30年代,国内的石材陶瓷生产工艺的改良和本地工人施工技艺的提升,才逐渐打破了材料供应和施工技术的壁垒,为上海马赛克装饰艺术的本土化奠定了基础。


沪闵路3210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闵行院区)作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丰厚的历史沉淀,是一座不乏马赛克地坪设计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这座建筑曾是普慈疗养院,于1935年由天主教公教进行会会长陆伯鸿募资建造,专门收治精神病患者,由天主教会负责管理。它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病专科医院之一。

沪闵3210号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精神力量,在上海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37年11月,淞沪会战进入关键时期,日军侵入北桥,普慈疗养院成为抗日战士的短暂庇护所,疗养院总务科长凌其瑞甚至舍命与日军周旋,为战死的战士立碑。解放前夕,面对敌特的破坏,由中共地下党组织和爱国人士组织保护队,对医院进行保护、守卫,和国民党对抗。解放后,它成为了一所人民自己的精神病医院并继续发挥“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作用。


卫事康有幸为其提供医院后勤管理服务,而环境清洁工作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文物建筑的保护来说,除了修缮、维护外,清洁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保持建筑本身的美观,更能延续其历史韵味。因此,卫事康驻精中闵行项目的环境清洁员工的要求非常严格,尤其是专项清洁的岗位,不仅要求其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还需要他们熟知文物建筑的专业知识和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因精神病院的特点,清洁工作有相当大的困难,而精中闵行项目的马赛克地面大多处于病区,为确保病人安全,在作业时,必须要将病人集中安排在活动室区域,并对作业区封闭管理,此项工作的开展需要院方及多部门协作,任务十分繁重。

对于马赛克砖而言,其砖面是非常致密的物质,有色液体或者脏东西是不会渗透到砖体中的,这种砖面的污染物使用抹布沾水或者加一些中性清洁剂擦拭砖面即可清除掉砖面的污垢,大面积作业时,使用单擦机工作,按照预定的路线规划开始清洁地面。可以采用来回擦拭或螺旋式擦拭的方式进行清洁,确保覆盖到每个区域。对于顽固的污渍,可以使用单擦机的刷盘或刷毛进行额外处理。如果有需要,可以使用手动刷子进行局部清洁。在完成地面清洁后,使用吸水机将污水吸除,确保将污水完全吸干。如此,光洁雅致的地面又焕然一新了。
在历史建筑中,做为守护者,不止是专业要求过关,细致和耐心也绝不可少。而对于精中闵行医院的特性来说,安全则作为第一要素来考量。不止员工要严格按照标准作业流程操作,还要确保病人在清洁作业期间得到妥善安排和保护。

通过精心打扫和维护,使得历史建筑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在进行清洁工作时,很注重使用环境友好型清洁剂和工具,避免对建筑造成损害。并会根据材质特点,定制专属清洁方案。还会对院方下达的突击任务,重点配合。与此同时,我们还会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提升专项清洁员工的技能水平,以应对项目中的各种挑战。

通过专业的服务、维护、清洁和保养,卫事康人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借助人工、机器、科技、智能和各种技术创新,给人们带来完美的感受。
在珍视历史、传承文化的道路上,让我们一同呵护这些古老而珍贵的建筑,用专业和精细化管理,让马赛克地坪继续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参考来源:
《让地面“妆”起来!解码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中彩色马赛克地坪的修缮工艺》,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 ,澎湃政务,2021-06-03
转载图片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