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春天是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总是频繁地给人们增添麻烦。疫情之下,卫事康人正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疫情、恶劣气候、突发状况一一而来。这时候就更到了考验人的决断力的时刻了,磅礴大雨之下,为了让病区能按时吃上饭,卫事康精中项目的聂老师带头冲进了暴雨中。原本也可以找理由说“等雨停”、“路湿滑”等原因避过风雨,但他们却做出了最辛苦的选择。坚持在雨中运送餐食,狂风暴雨里,雨披形同虚设,所有人的鞋子、衣服全部湿透了。


在运送上楼时,3号楼电梯还发生故障,只能靠员工徒手运送,所涉及病区的病人及职工的餐食都是走楼梯拎上去的。当他们在精疲力竭之时,看到用餐者吃到热腾腾的饭菜时,都开心地笑了。
在疫情中,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最早可以追溯到今年3月疫情爆发初期,那时候,疫情一日一变,各种预案和计划都已开始在推演了。但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眼看着就有员工因小区封闭管理而不能到岗的情况发生了。而且疫情的扩散程度,已经超出了预期。为了保持项目正常运营,精中项目聂老师、储老师、张老师根据公司的要求,开始驻守管理处,搭起临时高低床,以公办室为家,开始了驻守生涯。与此同时,所有主管均在缺员的情况下,直接到导医、照护、配餐、环境清洁等一线顶岗。
共克时艰 勇战疫情
3月28凌晨上海实行全市静态封闭管理,聂老师带领管理处在符合疫情防控的要求下,为了保证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在院方的协助下召回了大部分员工。当时,员工中最远的已经到达了居住地金山,因太晚而无法乘公共交通的他们,在接到召回的指令后,没有丝毫的犹豫即刻包车返岗,极大地缓解了岗位空缺的难题。
随即,根据院方的疫情防控需要,卫事康管理层开启24小时待命状态。
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3月31号储老师主动请缨带领三名员工,奔赴核心病区做应急支援,替换一直驻守的员工。在病区他不仅要做好员工的管理,还要在发生突发状况时,冲锋在前。不言苦,不叫累的顽强作风,给员工们带了一个好头。
直至4月10接手病区与外围的所有运送工作时,精中项目管理人员已在项目驻守了一个月时间。在做好本职之外,他们个个身兼数职,帮病区收、寄快递、帮员工网上采购药品、帮家属门诊代配药、院内传递生活用品、食物、药物等等。管理老师们一个个都忙地脚不着地,吃饭都是赶场子似的,经常吃了两三口或吃到一半又被叫去忙了。
疫情的当下,项目就是战时的状态。难以轮休替换的他们,是用心底的坚持和信念来支撑的。从早到晚电话不停,事情千头万绪,随时都会有事要去处理,处处都需要人去解决,去协调,也正因为如此,管理老师们每天都是三万步以上,聂老师的脚都起了水泡,水泡磨破再起血泡,她却一声不吭;张老师从3月起就一直带病坚持在岗位上,吃了吃药又继续顶在岗位上,并且她丈夫也在那段期间感染新冠住进了方仓,在项目值守的她也没能在一起;后期储老师虽因工作原因外出,却也从未忘记本职,心系工作,一直在为大家鼓劲加油。这就是我们的管理者,看似平凡,却有着无比韧劲;看似寻常,却精进而专业。
风过谷雨,时近立夏,天气升温像过山车。昨天还是十几度,今天就能蹿到三十多度的高温,稍微动一动就是一身汗。最高36度气温下,她们没有地方安排洗澡,只能在卫生间擦一擦,最高记录是前后有5天未洗澡。连内衣也换到没有后备,只能是咬牙扛着,直到公司后勤物资补给上。是女人谁不爱干净?谁不爱美?谁没有痛爱怜惜?谁没有家庭?但聂老师、张老师,就这样顶在了战“疫”一线,用行动和表率绽放出卫事康铿锵玫瑰的风采。
在她们的带领下,强将手下无弱兵,卫事康的员工个个都是好样的:员工沈师傅陪同病人送医,从下午16:00推病人到中山医院就诊,整个过程全程穿防护服,8个小时滴水未进。就诊中途还因病人冲动被打了一拳。病人住院后,沈师傅返回医院,因疫情管控路上没车, 他只能一路走回。等他走到项目时,已经零点四十分,但他却表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在之后的封闭隔离中,他更是主动请战,希望能在解除隔离后第一时间上岗。
干阿姨累得走不了路,物资运送跑个不停,消杀工作做得特别到位,保证了大家的安全,特别肯做、要做;葛师傅一人顶俩,他负责最脏最累的活(推氧气瓶、运送生活垃圾),运送氧气瓶最多一天来回近50余次;张师傅运送餐车工作安排的妥妥当当,把推送做成了技术活;方师傅洗餐车是把好手,洗车的清洁上他要求严苛,不清洗完绝不休息,因此,每次他都是最后吃饭的那个……
战“疫”中,因为有人坚守,才会有稳固的后方支援。卫事康人就是用自己的后勤管理服务,给医护及患者解决了后顾之忧。
疫情是检验专业和服务的一面镜子,在疫情面前,各种复杂的问题都会出现。它不仅会打乱正常的工作节奏,还会因为其它的原因让原本的工作加码。
比如眼下的换季,病区内床品需要更换。但,由于院内3号楼电梯故障,三个封闭管理病区的脏棉被都是由员工穿着“大白”从楼上一包一包吊下来,再由下面另一个员工接应装至推车内来完成,就这样一包又一包,直至完成他们足足花4个小时。另一边的17病区要更换所有床上用品,也无法使用3号电梯,都只能是从一楼走楼梯搬至五楼。这些全是徒手和人力,靠手拎肩扛,一阶阶爬楼梯给解决了的。
他们在现场的驻守,体现的是那种平实无华的坚韧。……当你在这些影像和故事中发现闪光点时,他们往往会告诉你,“这是我应该做的!” 不悲观,不动摇,不浮夸,而这些最终需要用行动去解答。
隐秘而伟大的幕后英雄,说的就是这一群平凡却忙碌的卫事康人!他们是温柔的手照护患者,他们直面危险和医护一起冲在前线,他们在病区运送转运,他们负责环境清洁、防疫消杀、负责处理医废及垃圾清运……
一个个坚定的身影,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平凡的他们用行动书写了不平凡的抗疫故事,或许只是些细小的瞬间,却值得被铭记!
战“疫”现场,每一个挺身而出的人,都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