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bai)啊,还是这么新潮哦! 杰伦的歌我们都听不了的啦!”郑阿姨笑着对一位年纪偏大的老伯在打趣,那位老伯正在用手机外放播着周杰伦的歌曲。
节奏太快,乐感太强烈对患者尤其是神内科的患者来说,是不提倡的,它对处于恢复期的病人来说,易对大脑造成刺激,并引发情绪的波动。因此,对于这位新潮的阿伯,郑阿姨每次采取这种方式来巧妙地提醒。
她笑着对我说,她喜欢邓丽君的歌,最喜欢的一首已经忘记名字了。但她还记得歌词和旋律,“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原来,是一首《甜蜜蜜》!
生活有爱才会有春风里的花朵,而甜蜜才是理想中生活的样子。
郑阿姨所从事的健康照护,是大多数人都会产生认知错误的职业误区。部分人会给他们打上标签,认为他们是一群“没文化的农村大伯大妈”、“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但同时也认同他们“极为辛苦”。
面目黝黑、神情凄苦、为生活所迫、沉默寡言,在底层苦苦挣扎……
相信有不少人是这样的印象!
但,如果你走近他们的生活,你会发觉,那些将阳光和温暖带给患者的,那些带着温度的体贴和照料,那些在病中“煎熬”挣脱痛苦的陪伴……的故事并不是固化和单一!
love
他们和你一样,有梦想,有追求,有幸福的渴望,更是和你一样为生活努力拼搏的普通人。
“爱”的缘起
郑阿姨本名叫郑继莲,是卫事康厦一项目管理处的一位从事“健康照护”的员工,说白了就是护理、陪护病人并负责病人全生命周期的照顾和护理工作。
为了更好的生活,多年前,她和丈夫一起,离开武汉,选择来到厦门这个海滨城市,成为厦漂中的一员。
她和亚洲第一位网球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李娜是同乡,有着武汉女子特有的爽利和能干。在从事“健康照护”工作之前,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整天面对冰冷的机器,机械化的重复,让她萌生了退意。后来机缘巧合在亲戚的建议之下,选择加入了医院后勤管理服务行业。
在卫事康,她从陌生到熟悉,一步步了解了行业的特性,也明白了人的温度和机器的冰冷的最大差别。
当人带着真诚、带着爱心,去关爱、去触摸眼前的生命时,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是能被感知的,而这正是健康照护这个岗位存在的最大意义。
郑继莲不止一次地说,每当看到由自己照顾的病人好转、痊愈或出院,就会非常有成就感,这也是她爱上这个行业的理由。
陪伴的意义
健康照护除了要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还要忍受工作耗时长,“脏”、“累”,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吃喝睡都得在病房,一顿饭冷了又热,热了又冷是常事。因为,病人是第一位的,只要需求就要立即响应。
人在病房里,就要像一部雷达。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病人的任何需求,身体指征的任何异常都要尽数收集,知道什么该自己处理,什么该向医护去报告。
健康照护工作的辛苦不是一般常人所能受得了的,有的时候,会有 24小时的陪护不眠不休,哪怕是寻常的病人,陪护在近旁,睡觉也必须保持警醒的状态。
今年年中,郑阿姨遇到了一位指定要她照料的病人,等到了病房一看,正是去年因帕金森住了7天院的一位阿妈。
阿妈七十多岁了,相较去年来说,今年的病情比去年要复杂的多,帕金森之外还附加了心脏病。基于现状,医院建议进ICU治疗。但由于阿妈自己的极力反对,这才转到了特护病房。
阿妈的老伴已八十多岁,仅有的一个孩子工作繁忙,且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护理工作根本插不上手。因此,请一位24小时的陪护阿姨便成为了势在必行的大事。
阿妈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郑继莲!
去年住院时,郑阿姨耐心细致的工作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当她今年再住进病房时,她就定下由郑阿姨接手来照料。
阿妈这次入院病情明显加重了,除了帕金森外还伴有心脏病。心脏病的药嘱是要求空腹服用的,但阿妈身体虚弱,空腹服药,反应特别大。
阿妈是位大学教授,个性自律严谨。哪怕是医生有过叮嘱说可以适当吃点小食再吃药,她也依然选择严格依照说明,空腹服用。药吃下去不久,她就开始胸闷、心悸,根本离不开人。因此,一旦到了服药的时间,大家都紧张。
一般来说空腹服药有反应的话,建议吃点饭后或者饭中服用,减少不良反应。空腹服药起效快,效果好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郑阿姨看在眼内,急在心里。看到医生查房,就主动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医生。医生了解详情后,针对阿妈的情况,给出了建议,让她适当饮食来平衡药效的反应。阿妈亲耳听到了医生的解释,了解了缘由,这才听从了建议。
吃点小食服药后,药性的反应好多了,人再也没有那么难受了。连家人一再规劝都没办法解决的事情,郑阿姨就这样给解决了!
大长腿,病房跑得勤,医护及病患提到她都直挑大拇指。“长腿阿姨”成了病患们对她的昵称,有她在,很多问题都引刃而解。
这边再说教授阿妈,住院住久了之后,更看到了郑阿姨的辛苦。阿妈依然还保持着知识份子的清高和自尊,轻易不愿意麻烦人。哪怕是起夜也不愿意叫人陪护,自己下床悄悄就解决了。
她虽是一番好意,但对于病人来说,这却意味着风险。一再盯着嘱咐也不是办法,郑阿姨没辙,只好将躺椅的一边紧紧靠在病床边,这样,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翻身,她也能感觉到。
真心待人,都是在细节中体现的。郑阿姨就是这样细致用心地对待病人,用她专业的服务,陪伴病人共同面对病痛,去辅助照护,直到他们出院。
健康照护付出的不单是体力,还有情感。
有时候病人无端发脾气、骂人,只能忍气吞声,擦干眼泪后,掉转头笑脸相迎。
有一次,病房来了一位患有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小姑娘,由于长时间玩游戏,导致生物钟紊乱免疫力下降,进而导致病毒进入大脑区域而引发感染。在没接受治疗之前,整个人都是亢奋的,姑娘的父母陪着,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小姑娘闹腾的厉害,整夜整夜不睡觉。只要是药效一过,人就开始兴奋。因此,是需要24小时看护的,于是,是郑阿姨和另一位同事轮流换班,做小姑娘妈妈的帮手,合力照料。
姑娘的妈妈就是在郑阿姨她们的辅助下,守着、陪着,眼看着姑娘一点点好转。最终成功出院!
出院的时候,姑娘的母亲一边抹眼泪,一边向郑阿姨她们表示感谢,“谢谢你们耐心的陪伴给了我们支撑的勇气……”
郑阿姨握住那位母亲的手,微笑着说,“我也是孩子的妈妈,了解这份不容易。我是把姑娘当成自己孩子了啊!”
正是她这份推己及人的朴素情感,更让人体会到人性的善良之处。也是由此,郑阿姨多次受到科室护士长、病患及家属的表扬。
爱延续……
医院里的百态,反应的是人间的疾苦。百味的人生,以及悲欢离合。在卫事康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温暖力和爱的教育下,郑继莲用专业的服务身体力行地将爱接力传递开来。用自己的微光,照亮了病患阴郁的心情,照护了爱的温暖。